圖:在法國文化之家的音樂會,阿富汗歌手演唱搖滾歌曲。

奎森、帕德蘭這一對兄弟──重金屬樂團「陌生之境」的吉他手和鼓手,是不一樣的阿富汗青年。

當阿富汗國民軍跟隨美軍、北約部隊,與塔利班份子交戰,在壕溝裡躲子彈時,在喀布爾的搖滾樂學校,澳洲龐克吉他手畢爾德問台下觀眾,如果他們躺在壕溝裡奄奄一息,會想唱哪一首歌?

對「陌生之境」來說,答案是「爆炸後兩秒」,這首歌將收錄在他們的第一張唱片「二十四小時人生」裡。奎森說:「我們一直生活在可能下兩秒就要死去的恐懼中。」帕德蘭表示,如果人能克服恐懼,便能了解自己。

詭異的是,加拿大年初公布全球五十八國的幸福度,阿富汗是三十五,高於美國的三十三。調查顯示,幸福感並不取決於財富,而由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決定。社會地位與每天生活裡的恐懼,其間矛盾多大?

今年五月,阿富汗第一間搖滾學校「聲音中心」成立,學校裡,迴盪著重金屬搖滾樂。二○○三年美軍入侵後,阿富汗青少年在戰爭中目擊的死亡和殘暴,都靠這些強烈節拍宣洩。

圖:來自美國波士頓的羅賓雷札克(金髮者),教阿富汗青年彈吉他。

搖滾樂學校位於一間名為「集合處」的小餐廳裡,象徵塔利班垮台後,社會和個人自由的回歸。多年來,北約軍隊帶入西方文化,在阿富汗播下搖滾樂種子。

帕德蘭和奎森流亡伊朗時,接觸到美國重金屬音樂,產生興趣;「童年飽受戰爭和暴力,重金屬音樂能幫助我們。演奏時,感到特別放鬆,因為生活累積太多的負面能量。」

喀布爾心理學家拉札比表示,重金屬搖滾樂的快節奏、侵略性,對那些已對暴力麻木的年輕人來說,極具吸引力。阿富汗年輕人選擇用重金屬表達自我,跟美國年輕士兵在面對越戰恐怖時,擁抱六○年代搖滾樂是同樣道理。

催生搖滾學校的是三個外國人,一個是來喀布爾教音樂的波士頓大提琴家雷札克,一個是澳洲龐克吉他手畢爾德,另一個是巴基斯坦難民札登。

學校約有二十名學生,「三年前,他們還只是害羞的小男孩。」畢爾德指出,這個國家最大問題之一,是人們沒辦法表達意見。只有在舞台上,或透過畫布。

畢爾德籌辦「搖滾喀布爾」音樂節,起初觀眾只有一成是阿富汗人,現在與外國人各占一半。但多數阿富汗人不了解他們在唱什麼,甚至誤解,貼上撒旦或反伊斯蘭標籤。在大多數國家,搖滾樂其實也不是主流;在阿富汗,他們更不敢期待被塔利班接受。

圖:阿富汗重金屬樂團「陌生之境」成員走出教室,邊走邊彈吉他。

 

本文出自 健康醫藥 – 遠離慢性病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cahl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