授課老師:周天祥 老師
長得像茂谷的酸桔是客家桔醬的主角
第一步驟:果皮、果肉分離術
川燙桔皮
撈起,放涼備用
將燙過的桔皮打成泥
授課老師:周天祥 老師
長得像茂谷的酸桔是客家桔醬的主角
第一步驟:果皮、果肉分離術
川燙桔皮
撈起,放涼備用
將燙過的桔皮打成泥
阿白是……一隻白貓。
(顧名思義)
其實,阿白應該叫做阿牛才對。
有時,阿白是一隻遲鈍的貓。
阿白是一隻數學很好的貓。
最擅長容積的計算。
沒想到一晃眼,在UDN已經五年半,大三結束後就滿六年了,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過去,看著這52萬多的數字,突然有種感慨(笑)。
當初因參加聯合辦的文藝營而踏進這個園地,從華梵盃的比賽開始深耕,雖然是因為比賽,但這裡對我來說卻不只是個參賽的平台,或許曾經影響最大的,也只有那瀏覽數、推薦數的上升吧!比賽難免會為了數據上的追求而患得患失,但其實說到底,量化的分數根本不足以撼動質化的水準,第一次參賽時不懂,只一昧天天發文衝文章數,第二次參賽才開始有計畫性的發文,但格子其實是個隨心所欲的地方,何來的計劃性呢?不過是想寫就寫,想分享就分享吧!
從去年年頭時的暫離到回來,心境上的轉變使格子的氛圍與以往不同,其實要說具體的差異也說不上來,或許就是種為發文而發文轉成想發文而發文的出發點!習慣了現在的一週一文,生活上其實可以分享的事情很多,可能有人會說一週一文的方式不也是逼自己一定要發文的框架嗎?這和我說想發再發的心情好像有點矛盾,但我倒覺得這是種敦促自己持續練筆的方式,找出生活中想和大家分享的事物,而非為了寫而寫的束縛。
這格子的行走至今,從埋下種子到花團錦簇,再從百花盛開凋零至雜草蔓生,直到現在重新耕耘成自己的一番天地,或許以前就像插花比賽似的需設計過成品的樣式,現在就是種自己喜歡的花了:P
感謝這一路上同行的各位,儘管這條路我走走停停,但始終在前進著的!
題外話一下,終於放寒假了!結束了大三上學期的忙碌,或許寒假後我一樣不得閒,但至少可以做許多自己喜歡的事!這個寒假即將去聯合文學實習,國際書展也是不能放過的行程,有哪位朋友會去書展嗎:)?我們到時見!
吃菇類的好處多,搭配清甜的四季豆,做道蔬食佳餚,清香爽口。
食 材─鮮菇兩種、四季豆、蒜末。
調味料─油、鹽、雞粉些許、香油。
做 法─
一、四季豆洗淨,摘頭去尾撕去兩邊的老筋,折成小段備用。
二、鮮菇(各種菇類都可)飄洗,蒜頭輕拍切末。
三、起油鍋,爆香蒜末,四季豆先下鍋煸炒,放入兩種鮮菇,加入鹽和些許雞粉調味,拌炒均勻後,滴上數滴香油點香即可起鍋。
四季豆和菇類口感很合拍,鮮甜清脆的豆子搭上柔軟香潤的鮮菇,清新好吃。在挑選豆子時,只要挑選豆莢外觀筆直,就是熟成度剛好的豆子,偶爾蔬食一下也頗不賴的。
2012看的外語片,除了院線新片,還包括經典修復和重新上映的舊片,喜新也戀舊^^
1.《雨果的冒險》
猶記2011年金馬影展放映的《梅里葉魔幻音樂會》短片集,在《雨果的冒險》中看到梅里葉的《月球之旅》仍是感動, 這不僅是一部愛電影的電影,也重視『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其意義』!
2.《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》
我覺得諾蘭三部曲最厲害的地方在於:下一部總能改變前一部的人物並另起新局,從蝙蝠俠變成黑暗騎士,再做回布魯斯韋恩,每一次轉變都像殺死過去的自己般再生。即使經歷悲傷痛苦,那份“只要有心,人人都可以是蝙蝠俠!”的勵志,又讓我覺得好溫暖。
延伸閱讀:傳奇的再生─《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》
3.《少年Pi 的奇幻漂流》
2012年最想記住的對白:『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,但最痛心的是,沒能好好的道別』,這段旅程是漂流也是人生,李安導演的氣度,給了觀眾最大的空間,不論選擇相信什麼,現在故事是你的了。
延伸閱讀:9 點速記《少年Pi 的奇幻漂流》
4.金馬影展《天使威士忌》
民生社區是許多人喜歡的居住地,美麗的陸樹,寬大的巷弄,休憩的公園,優職的居民,像這寓所,乾乾淨淨,一桌兩椅,花草幾盆,創造出不同一般家庭的氛圍,不自覺的停下來畫它。
隨著史料的散佚、耆老的凋零,現在不做準備立即行動,他日何以面對百年光彩?
當然2年後的90週年是首先要面對的課題,該怎麼做?想不想做?...
而我
做我該做的事就好^^
那日,依約準時抵達通知集合地點,到定點時,不免有些狐疑,再三比對確認資料無誤後,我傻笑地站在北港國小校門口,這裡是梅林咖啡?直待房先生現身,方才知曉原來我所要去的地方,是隱藏在深入北港溪畔的園區!
好奇的跟在他摩托車後,穿梭在僅一部車可通行的產業道路上,車每轉一個方向,就又是另一種景觀,我腦海中不覺浮現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岸花明又一村」一詞,那形容用在此時此刻是再貼切不過。儼然才聽說國人正瘋賞梅,卻不知花期已近尾聲,路旁的梅花林只餘星星點點的花蹤,梅林社區雖不若烏松崙的盛況,但卻已足夠讓我雀躍不已。
車抵三合農舍廣場,廣場前帆布上晾曬的咖啡豆,因零星的雨滴,急急被移入門廊下,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家站起來招呼著來人,當得悉眼前這位老先生才是我今天要採訪的梅林咖啡的業主時,當下的震撼實非筆墨所能言喻,九十歲吔,老先生不但行動自如,每天還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九分地,1200株的咖啡樹,全是他親手栽植,採用原始日曬法製作咖啡,頓時驚嘆指數破錶。
老人家和記者們談及之所以栽種咖啡的原委,日據時期,被徵兵至南洋,無意間喝到美國的咖啡,就愛上了那種滋味,返台後,家境不甚寬裕,且市面上鮮少有咖啡的販售,為了想喝咖啡,他自惠蓀林場拿了六株咖啡樹回來試種,由於不瞭解栽種的方式,一年後只存活一株,經他以種子培育,好不容易栽了2000多株,卻因錯用除草劑,所有的咖啡樹無一倖存,兒子為了力挺老爸,拿出30萬讓他重新起步,就這樣跌跌撞撞復開創出現有的局面。
在偌大的咖啡園裡,甫被修枝的咖啡樹上,仍留有不少熟透了的紅色咖啡豆,眼見地上被修剪的枝條上仍有不少碩大的咖啡豆,我好奇的尋問:「這些咖啡豆為什麼都剪掉丟棄了?不可惜嗎?」老人家說出一番令我受用無窮的道理:「如果為了不捨,現在不修枝,三月咖啡要開花,勢必會被影響,明年的收成就會欠收!」捨得,捨得,有捨才會有得。「要讓咖啡樹有適當的休息,整地、修枝、施肥,它才能長得更漂亮、更有營養。」這不就跟我們教養孩子的想法是一樣的?他對咖啡的用心,讓我好生感動。這想來也是今年大部分咖啡農都減產的情況下,獨梅林反而增產200公斤的理由。
圖:在艾哈邁達巴德,舉行祈禱儀式,印度小學生手持蠟燭和標語。(美聯社、法新社)
印度九成四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與伊斯蘭教。西元前七百五十年寫成的印度教經典 Padma Purana 規定,女子在世間唯一的神就是她們的丈夫,她們唯一的工作就是順服丈夫,討丈夫歡心,不論他有任何缺陷。這種思想深入民間,女性從小就被灌輸將來做個賢妻良母。
伊斯蘭教於七世紀時進入印度,嚴男女之防,女性不得與近親之外的男子接觸,外出必須戴面紗。雖然如今大部分伊斯蘭教男子只有一位妻子,但根據伊斯蘭教法律,可以娶四個妻子,而且隨時隨地可以休妻,不需要任何理由。
在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這兩種宗教的影響下,印度女性無異家中奴僕,很少機會受教育,也難以獨立謀生。終其一生,都是某個男子的女兒、妻子、母親或祖母,沒有自己的身份。
相信輪迴的印度教把婦女喪夫視為前世作孽的懲罰,童婚制度下的童年寡婦尤其不祥,最受排斥。在印度南部的婆羅門階級,寡婦必須著粗服,兩周剃髮一次,終身不得參加家庭的宴飲。她們的生命既無希望,也無樂趣,一片空洞。
在當今印度社會,包辦婚姻仍占多數,自由戀愛較少,且在一些地區還將自由戀愛者私刑處死。已被禁絕的薩蒂陋俗也曾於1987年又發生,拉賈斯坦邦的年輕寡婦坎卡爾被迫在亡夫的葬柴堆上殉葬,數千人圍觀,警方也沒有制止,而「該邦的部長們似乎持贊同態度」,這個村莊後來還變成旅遊景點。
伊能靜挺南周被禁言陸民聲援 台各界關注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3/1/11/n3773994.htm
媒體報道證實伊能靜被大陸當局禁言,各大微博用戶大量轉發,同時也引發眾多關注和聲援。(圖片來源:伊能靜facebook)
【大紀元2013年01月11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李淨報導)日前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台灣藝人伊能靜,在微博上連日發言聲援南方周末,併發布博文諷刺《環球時報》。不過今天她在微博上貼出「去喝茶」後不久,聲援言論全被刪。媒體報導證實伊能靜被大陸當局禁言,同時引發台灣政界抗議和媒介高度關注。
網曝伊能靜挺南周被禁言 大陸學者聲援